环球新资讯:2022年CPI同比上涨2%,实现年度调控目标——物价持续平稳运行
国家统计局1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顺利完成全年物价调控目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上涨4.1%。
2022年,我国着力加强粮食、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着力加强重要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价格调控,物价总水平持续平稳运行。
民生商品保供有力
【资料图】
重要民生商品与百姓息息相关。2022年,相关部门加强监测预警,丰富调控手段,围绕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做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牛育斌介绍,生产方面,稳定粮食和生猪生产,主产区、主销区共担保供稳价责任。流通方面,推动主产区、主销区强化跨区域合作,开展联保联供。储备方面,指导各地落实成品粮油、猪肉、北方城市冬春蔬菜等储备并适时投放,保障市场供应。终端环节,提升大中城市市域配送能力,及时开展平价销售。
猪肉价格是影响CPI食品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2022年,受周期性、季节性、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生猪市场形势较为复杂。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介绍,2022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低位运行时,及时开展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连续13批次收储中央猪肉储备。下半年生猪供应偏紧、价格一度过快上涨时,连续7批次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同步投放地方储备,增加市场供应。
数据显示,2022全年CPI中食品价格指数上涨2.8%,明显低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10%左右的涨幅。国内外粮价涨幅对比更加明显,国际小麦、玉米价格月度同比涨幅最高达到74%和36%,而我国小麦、玉米价格走势较为平缓,成品粮零售价格更为稳定。
牛育斌表示,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已经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较为完备的调控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障好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消费需要。
一手抓“稳物价”、一手抓“保民生”,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坚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伴学表示,2022年发放物价补贴约6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约2亿人次,对缓解物价上涨影响、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能源价格总体稳定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稳能源价格对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稳能源价格成绩亮眼。“在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基础上,我国创新机制、稳定预期、加强监管,着力保持能源价格总体稳定。”周伴学表示。
紧紧牵住煤炭这个“牛鼻子”,有效稳住了国内能源价格“大盘”。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煤价改革、电价改革“双管齐下”,实现了煤价、上网电价、用户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三价联动”,有效稳住了煤价,进而实现稳电价、稳用能成本。
此外,对相关煤炭生产贸易企业、资讯机构开展约谈提醒,及时纠正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炒作等行为。建立煤炭价格监测和成本调查制度,开展煤炭价格指数行为评估和合规性审查。对煤炭价格涉嫌超出合理区间线索开展拉网式调查、聚焦式核查,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一系列改革调控监管措施有效稳定了我国能源价格,为稳增长、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欧美国家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周伴学说。
保供稳价仍有基础
“2022年稳物价工作,重点是做好稳民生商品、稳大宗商品、稳市场预期三方面工作。”万劲松表示,一是以粮食和生猪为重点、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为抓手,全力稳定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二是以煤炭为“锚”,千方百计稳定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三是创新预期管理机制,稳定市场预期。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CPI全年涨幅低于3%左右的调控目标,标志着我国较好完成了稳物价、促发展、保民生任务,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切实缓解了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并持续优化上下游工业利润结构,稳定了市场预期和经济社会大局。
万劲松表示,展望2023年,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波动,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生猪产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基础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2023年,我国CPI预计将继续保持温和水平。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持续保持稳定,猪肉供给整体有保障,除鲜菜受天气影响外,整体食品难有较大的价格起伏。同时,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减小,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核心CPI有望回升。庞溟也认为,在需求端带动下,未来通胀水平回升可能性较大,2023年通胀形势将继续温和可控。(经济日报记者 熊 丽 纪文慧)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