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楚望和温州那些琴事

2023-04-30 11:20:24 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癸卯春夏之交,温州城迎来了一系列以“寻觅郭楚望”为主题琴事活动,很多市民参与了这次盛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琴人所熟知的郭楚望,一时间被更多人所知晓,古琴也好像一下子在温州热了起来,这种因文化带来的温度让人很舒服,是好事。

在温州迎来建城2215年和建郡1700年之际,我们寻觅郭楚望,寻觅先辈的踪迹,聆听悠扬的琴声。

▲4月26日下午,温州知名琴家九山琴会活动在九山书会举行。郑鹏摄

郭楚望何许人?

综观中国古琴史,温州曾经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可以说影响了古琴史的进程,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两位温州人中,郭楚望的地位举足轻重。他被后人称为“浙派古琴”的鼻祖;他有好多琴曲传世,比如《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等构筑了一座古琴的高峰,他泛起的沧浪之光影响了后世无数琴人。但是这样一位琴界巨擘,关于他生平记载很少,身世如迷雾,温州除了琴人,很少有人知道他。

▲《潇湘水云》琴谱

与他同时代稍晚的文人琴家清容居士袁桷,称他为东嘉郭楚望,东嘉即温州的古称;而元代平阳人俞德邻《佩韦斋辑闻》里称其为里人。所以说,他是南宋温州人,这是有历史定论的。但是具体到他的生卒和温州出生地目前是不确定的。《琴史初编》里说是他现在的浙江丽水人(当时属于温州),也有人推断他是浙江平阳人或者龙港人,但是孤证不立,至今尚无定论。

除了琴曲,历史留下郭楚望的生平资料非常之少。也许郭楚望的布衣身份,也许是南宋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让郭楚望选择了隐居从而湮没了他的足迹。但是郭楚望和他的学生开创的浙派古琴,影响了后世800余年,这是事实。“太守招宴,弹琴惊起玉琯”的故事和琴曲蕴含的信息也在不同程度上说明了郭楚望在演奏上的造诣和身心状况,而琴曲《潇湘水云》则将其推上了历史的新高度,后世有人将其类比王羲之的《兰亭序》也不无道理。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证据终将被找出来,最终郭楚望的生平事迹也会被后人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

除了郭楚望,另一位在古琴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就是刘伯温。

他根据芭蕉叶子首创的传世古琴“蕉林听雨”,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式样被后人直接定为“伯温式”,成了尚象制器的典型。刘伯温开创了一代文人制器尚象的新风,也影响了后世东嘉数代琴人,他的人文情怀很值得我们后人用心用经历去体悟。

▲“蕉林听雨”琴,1963年入藏故宫博物院。

时隔500余年后,有后世温州琴友,用了十余年的时间挖掘整理,让以刘伯温制琴理念为核心的温州传统制琴工艺首次被政府非遗立项。这项工艺的发掘,使我们后人可以更加容易地窥先贤风采。

刘伯温不仅制作古琴,还会作曲。据说古琴曲《客窗夜话》就是他所作。此曲在晚清的温州诸琴谱中均有收录。比如温州晚清永嘉诗钟的倡导者林崇兰《鸣盛阁琴谱》就是其中较为知名的一部。《鸣盛阁琴谱》出版于1900年,在近代比较有影响,曾一度被查阜西先生认为是找到郭楚望东嘉一脉在本土传承的钥匙。

如果说郭楚望身世的淹没是被他的身份导致,那么声名显赫的刘伯温的琴学才能却是被他的其他才能如文学军事政治等所掩盖。其实在温州古琴史上,像刘伯温这样被其他才能所掩盖的琴人还有很多,如和布衣词人姜白石交往甚密的永嘉四灵诗派鼻祖潘德久等。

关于历史上古琴的流派,大都是以地域界定的。现有资料表明,因为郭楚望和他的弟子生活在钱塘(杭州)一带,这个自然形成的琴派被称之为浙派。

据记载,南宋以后古琴的大部分流派都与浙派有关系,如明代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一直被认为是浙派的余绪,可见浙派的影响之大。至于清代中期兴起的新浙派,除了地域相同外,也许与南宋浙派还有其他内在的联系。

▲嘉庆六年(1801年)刊“琴谱新声”版《春草堂琴谱六卷》书影。

新浙派以《春草堂琴谱》为宗,传至晚清,一脉在钱塘(杭州)一脉在福建浦城叫作浦城派,还有一脉通过游方僧人开霁和尚带入温州,然后又到龙游。浦城派在民国的时候因为严琴隐又传到了温州。所以清代晚期以后某段时间,温州琴事是频繁的。

新浙派和浦城派还有其他琴派的琴人,常常以雅集的形式相聚,那时的温州池上楼见证了此一盛况,同时也说明了东嘉本土琴学的传承一直没有停歇。直至今日,许多有识之士或者走出去,或者引进来,坐地参方,交流越来越频繁。也许不用多久,因地域导致的交流不便和首倡者的个性使然出现的流派,最终会消失或者融合,这将会给古琴带来新的“高温”。

相信很多人对古琴的了解,是从金庸先生的小说开始的。

那荡气回肠的琴箫合奏,那挖了72座古墓才被找的琴谱,那充满戏剧性的古琴疗愈,那神奇的西湖梅庄地下的比武等等,无不让人记忆深刻。

相传古琴为人文始祖伏羲氏所创。圣人制琴是为理性,推行乐教以平天下之人心。

古琴实际上很个人化的东西,而后因为孔子进入书房,成为读书人修身养性的道器。“君子无故不撤琴瑟”“左琴右书”就是当时读书人生活状态的写照。“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琴曰理”古琴涵盖了儒家的中庸理念,道家的养心养气功夫,它可以涤荡尘心,驱散幽独,所以谢灵运说“幽独赖鸣琴”。

古琴从“广陵止息”直指心灵转变成了生活情趣,宋元是关键点。到了明代特别是晚明,这种生活情趣化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所以明代徐青山在他的琴学著作中《溪山琴况》里感慨道“古道难复……”

现在尽管古琴有纯乐器化和走向纯表演的趋势,但由于它的低频特性所决定,古琴仍然不是很适合大庭广众之下表演的乐器。所以我们时下温州民间出现了很多琴社和传习所,还保持着传统的方式,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4月27日上午,“潇湘水云——寻觅郭楚望”中国古琴传世名品展暨当代斫琴精品展在温州博物馆启幕,为温州市民开启一扇了解古琴文化的新窗口。郑鹏摄

正是这些民间力量的加入,古琴正心,调气、健体等诸多功能,慢慢地被大家所重新认识,最终要回归悦人更悦己的状态。三五知己,琴茶相邀的身心受益,和剧院舞台来得热闹、有影响力,并重将会是未来琴事的重点。

春风化雨,有容乃大。让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进来,随着琴事交流的增加,古琴更普及,传承就会自然而然地会发生,也许这才是文化延续的最好方式。

原标题:郭楚望和温州那些琴事

作者程标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